创胜集团 - 全整合型国际化生物制药公司

创胜集团, 生物药, 抗体, 药物研发

创胜集团 - 全整合型国际化生物制药公司

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

媒体报道

媒体报道

借400美元闯纽约的博士后今敲钟!10年奋斗,他将“小作坊”带到58亿 | 魔方IPO新锐

2021 年 09 月 29 日

机会,总是留给有所准备又不愿按部就班的人,他们在关键问题上的选择,决定了人生的边界和高度。

1990年,一位苏州少年带着姑父借的400美元,只身闯荡纽约曼哈顿。

20年后,他选择放弃海外稳定优越的生活条件,带着满腹生命科学知识和国际大厂实战经验,回到家乡苏州首次创业,几经磨难,今天终于成功敲钟。

医药魔方Invest获悉,9月29日,中国创新抗体药物领先企业—创胜集团正式于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。创胜集团此次发行价16港元,募资金额约5.74亿港元。截至发稿,总市值达58亿港元。

在上市前,创胜集团已经完成了多轮融资,吸引了红杉资本中国、高瓴资本、礼来亚洲基金等明星资本加持。IPO更吸引了4名基石投资者认购,阵容强劲,包括LAV、淡马锡、QIA、及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等。

令医药魔方Invest好奇的是,创胜集团背后,联合创始人兼CEO钱雪明博士曲折而极具创业家精神的创业故事。

从只身闯荡纽约曼哈顿的少年,到全球创新药大厂安进的首席科学家,再到一家本土创新药企的创立者,钱雪明的身份几经蜕变。

但他始终不变的是做创新药的初心,这促使他最终走上创业这条极具挑战又充满未知的道路,挑战自己的能力边界。

勇于尝试的博士后

“我并不是个墨守陈规的人,自以为有探索精神、好奇心强,喜欢去跟踪自己领域的最前沿,才能捕捉到机会。”钱雪明接受医药魔方Invest采访时说到。

尽管看上去文质彬彬,但钱雪明身上并不缺乏创新与探索的特质。本科就读于复旦大学生物系,钱雪明毕业后选择带着姑父借的400美元,只身赴美闯荡,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神经生物学。

在学术研究中,钱雪明对制药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博士毕业后,他选择去安进继续博士后的研究,并在入职第5年,晋升为安进的首席科学家。

在安进时,钱雪明已经萌生了创立创新药公司的想法,而这家公司的雏形最终在故乡苏州落地,成为创胜集团的前身—迈博斯生物。

钱雪明归国创业的2010年,中国的生物医药创业融资环境堪称“一片荒地”,他创业的每一步都必须小心翼翼去尝试。

“刚回国时,我找不到研发抗体新药的人。为了养家糊口,刚开始的两年,我来到北京盛诺基‘打工’,帮助建立研发团队。当公司项目进行到临床二期阶段时,我想建自己的公司,做真正的first-in-class抗体创新药研发。于是从北京回到故乡苏州,建了迈博斯生物,这样一个‘小作坊’。”钱雪明回忆说。

创业之初,为了能够让企业生存,事无巨细钱雪明都需要亲力亲为。“我们刚开始的办公室只有350平方米,为了节约成本我没有找外包公司,‘每一块砖’都是我自己设计的,装修费用也由50万元以上,降到了最终27.4万元。”

“创业必须让自己存活,先养活自己才是关键!”钱雪明感叹。迈博斯生物为能够存活,在创业之初利用独特的免疫耐受屏障突破技术,与恒瑞医药、沃森生物签署了抗体共同开发合作,“轻资产”的模式很快便实现了盈利,但他并未止步于此。

“当时摆在我面前有两条路,一条是慢慢‘滚雪球’做服务,当时我们已经盈利了,日子会活得很好,另外一条是做真正的First-in-class创新药,这风险很高,难度很大,尤其当时新药审评改革尚未落地,批准速度也很慢。虽然难,但我还是选择了做First-in-class的创新药,这是我的初心。” 钱雪明说到。

“楼上楼下”强强联手

做创新药的难,并不是夸大其词。这涉及到长产业链条上多种的能力,钱雪明很快就遭遇到了创业历程中非常艰难的时刻。

“当时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刚执行到一半,由于CMC外包公司进度延迟,直接影响了创新药研发的推进速度和最终价值,在关键的赛道上落后于人,甚至影响到下一轮融资,非常让人痛心。”钱雪明回忆说。

这次惨痛的教训,让钱雪明意识到要自己建立CMC生产能力的重要性,关键时刻他想到了曾在安进“楼上楼下”共事多年的老同事赵奕宁博士。

2019年1月,迈博斯生物与赵奕宁联合创立的企业奕安济世生物药业合并,创胜集团正式诞生,钱雪明担任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,赵奕宁担任非执行董事兼董事长。

“公司合并实现了优势互补,我和赵博士也形成了良好的角色分工,我更多负责处理公司的实际业务,赵博士负责公司的战略及对外合作,安进共同工作经历,让我们有共同的价值观,形成了默契的公司文化。”钱雪明说到。

大手笔做研发创新

合并后成立后的创胜集团,进入了业务发展的快车道。招股书显示,创胜集团已经建立起包含9种候选药物的研发管线,其中8种候选药物为自主研发。

创胜集团研发管线中,TST001是全球研发进度排名第二,中国研发进度排名第一的靶向Claudin18.2单抗药物,正在全球范围内进行II期临床开发;第二代PD-L1抑制剂MSB2311,基于其pH依赖性PD-L1结合特性,为第一款及唯一一款“循环”PD-L1抗体,可大幅延长药物靶标在肿瘤的停留时间及提高体内的肿瘤杀伤活性,目前正在进行II期临床试验。

“现有的产品管线,我们除了在技术、生产成本、专利上有优势之外,我们也有自主开发伴随诊断产品的能力,同时也和礼来制药、礼邦医药建立了研发合作。除此之外,我们还有全新靶点和机制的候选药物,在临床前研究中。”钱雪明说到。

招股书显示,创胜集团2019年、2020年及2021年前3个月收入分别为4414万元、8098万元、788.3万元,除税前亏损分别达到4.27亿元、3.23亿元、7007.1万元。亏损的原因主要来源是行政开支及研发开支,创胜集团2019年、2020年及2021年前3个月研发支出分别达到2.15亿元、2亿元及4698.8万元。

成功敲钟后,创胜集团将进一步加大创新研发投入。招股书显示,创胜集团除了将用于现有管线中在研4款主打创新药的临床研发、注册及商业化之外,还将用于扩充管线及开发技术。

“IPO将会是我们发展的关键转折点,这除了能够给我们提供持续的公开市场融资渠道,也能让我们的公司管理更加规范化、透明化。除此之外,上市能够给员工提供更好的股权激励,对人才形成更好的吸引力,也能给外部合作提供更好的品牌背书。”钱雪明说到。

勇敢挑战创新药“从0到1”的研发,钱雪明带领创胜集团的创业精神值得嘉奖,但是当前创新药在国内面临同质化竞争的压力,本土创新药商业化环境也刚刚开始起步,全球范围内创新药高风险是共同的挑战,创胜集团能否在最终创新药商业化上得到市场认可?值得持续跟进关注。


阅读原文→